8月30日0点,正式上映!由环球影业出品、好莱坞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自编自导的新片《奥本海默》终于来了,零点场火爆得很,你去看了吗?
这部以顶级历史人物为主角、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胜利与悲剧的电影,尚未引进时就吊尽了观众的胃口,不少人甚至去看了诺兰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传》,知晓了属于天才的波折与宿命,既为他的敏感、焦虑与绝望而感叹,也因他横溢的才华而艳羡。
奥本海默为什么能成为传奇?又是什么缔造了奥本海默的悲剧?
(资料图片)
想要认识这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不如从他的“朋友圈”入手。
说起奥本海默,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莫过于他的星光熠熠的学术生涯以及对人类核实验的推动作用,这些夺目的光彩,却往往让我们过于聚焦于奥本海默本身,忽略了伟大历史人物之间的奇妙勾连。
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奥本海默与很多曾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人物都有渊源。
比如,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是奥本海默的学生,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是奥本海默的同学和同事,赫赫大名的爱因斯坦,更是兼具了奥本海默同事和好友的“双重身份”。
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杨振宁的交集,始于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之时。
先说爱因斯坦,1933年爱因斯坦逃离德国后,一直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员,15年后,也就是1948年,奥本海默应邀担任该研究院院长,与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
他和爱因斯坦的关系甚至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
一方面,两人虽然都从事量子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却秉持着不同的研究观,时常争论不休,彼此难以说服;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好朋友,当美国政府怀疑奥本海默“亲共”、“叛国”时,爱因斯坦曾极力阻止奥本海默将自己送上一个不公正的法庭,结果没能成功。奥本海默走上了那场被“设计好”的审判,并饱受羞辱。
爱因斯坦后来说:“奥本海默的问题在于,他爱的事物——美国政府——并不爱他。”
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合照。
也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奥本海默看到了正在和李政道一起散步的杨振宁。
1945年杨振宁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后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夏天,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那时,同样酷爱物理的李政道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后来杨振宁给院长奥本海默写信,希望他邀请李政道来研究所。
奥本海默同意了这个请求,1951年,李政道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教,与杨振宁关系也密切起来,之后,两个极端聪明的人时常聚在一起探讨问题,得到了奥本海默的高度评价。
奥本海默曾说过,平生最想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振宁与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只可惜,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照。
奥本海默与冯.诺依曼的缘分始于1926年的哥廷根大学。
彼时,冯.诺依曼担任的是戴维·希尔伯特的助教,奥本海默正跟随“量子力学”术语创始人马克斯·玻恩从事研究,谁都未曾想到,多年后两人会合作进行原子弹的研发,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巨变。
1942年,38岁的奥本海默开始主持研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3年,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冯·诺依曼、费米、玻尔、费曼等众多著名科学家被招募进来,参与研发工作。
冯·诺依曼这位“最强大脑”在中央实验室中可是身居要职。据记载,他对原子弹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引发核燃料爆炸的内爆方法,将研制出原子弹的时间缩短了大约一年。
可以说,没有冯·诺依曼,整个世界史都会被改写。
奥本海默和冯.诺依曼的合照。
不仅仅是上述三人,奥本海默的一生,曾与无数影响世界的人物擦肩,当我们站在今天回看那段历史,回看他的“朋友圈”,或许会对他普罗米修斯式的殉道悲剧有更多的感触,又或许会从传奇人物的无奈中诘问人类历史的“宿命”。
如今。这部影片将拉开帷幕,复杂的历史也会在观众面前徐徐铺开,可以预想,“奥本海默”这个名字,也会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
他的人生,到底是胜利还是悲剧?
不如让我们走进影院,给自己一个答案。
也可以看一下我的同事陆芳写的一系列诺兰对《奥本海默》的解读。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西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