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认识世界!
北京文学[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月刊] - 头条百科
【#葛优母亲施文心去世#,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编辑】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编辑、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施文心,于12月25日晚去世,享年94岁。施文心自1956年成为北影厂文学部编辑,编发了《红旗谱》《矿灯》《李四光》《相思女子客店》《如意》等作品,她也是著名演员葛优的母亲。 (晨报文艺,嘉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54年,18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但一年后就申请退学了。公开的理由是“学校清规戒律多,不适应。”真实的原因则是,他靠写小说成了万元户,还在中南海附近买了个小院儿。
这位学生,就是神童作家刘绍棠。
“生在穷乡僻壤,长在狭天窄地。”刘绍棠1936年出生于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父母亲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他却自带天赋,老天爷赏饭吃。
10岁时读高级小学,第一次写作文就写了个长篇《西海子游记》(5个作文本写满),全校轰动。
13岁时,《北京新民报》(1949.12.10)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邵宝林》。
14岁时,正式发表几千字的短篇小说《蔡桂枝》。
15岁初中还没毕业,河北省文联就借调他到《河北文艺》编辑部当编辑(工作半年)。
【插话】在编辑部里,刘绍棠的主要任务是看自由来稿。把好稿子选出来,交给正式编辑去看;对看不上的稿儿,就写一张退稿签退给作者。一次,他被初学写作的浩然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就在退稿信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28年后,他俩第一次见面,浩然告诉刘绍棠,他至今还保留着那封退稿信呢。
17岁读高二。他高一时创作的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被教育部选编进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
1951年8月,刘绍棠将《完秋》《暑伏》两篇小说寄给《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在给编辑的信中,刘绍棠很直白地说:“您看能不能发,如果能发,请赶紧把稿费寄来。”
当时主编《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是作家孙犁。
孙犁非常欣赏刘绍棠的才华,赶紧安排发表。
《完秋》发表后,刘绍棠获得稿费26元。
26元是什么概念呢?比较一下便知。
1956年,全国进行了工资改革。当时的专职作家周立波、冰心等人被定为文艺一级,月薪345元;丁玲是行政七级,月薪322元。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赵丹、白杨、金焰月薪为365元。
北京地区的教授月薪为207-345元,副教授为149-241元,讲师为89-149元;
当时城镇的普通职工月工资是40元左右。
当时大城市居民的人均每月基本生活费为10-15元。
刘绍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4万字,稿酬是1800元。
再加上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中篇小说《夏天》、短篇《瓜棚记》,这5本不厚的书,4年的收入达到了18500元,平均年收入4625元。
于是乎,刘绍棠果断从北大退学,花2000元在中南海附近买了座小三合院(西城区府右街光明胡同45号),高高兴兴和一见钟情的高中同学曾彩美结婚了。
结婚之前也有小插曲。
50年代初被派到前苏联留学,不仅是优秀人才的标志,更是极高的政治待遇。
刘绍棠在17岁入党,小有文名。
留学前苏联不必挑选,必须是他!
然而,刘绍棠一听是到列宁格勒学化工,便吓得三魂出窍,忙打退堂鼓。
因为在初中和高中,他的化学成绩太一般般。
刘绍棠不肯去,组织上又想派曾彩美。
她15岁入党,高中时学的是俄语。
但二人正在热恋,难舍难离。刘绍棠又去找组织。
公派留学抢都抢不上,可这二位,愣是不去。
话说二人在45号三合院结婚后,刘绍棠另一篇11万字的中篇小说《夏天》出版,所得稿酬足以买4座这样的三合院:
但,刘绍棠在45号三合院只住了半年,就被迫搬了。
据《刘绍棠传》(郑恩波)记载:刘绍棠和好友从维熙闲谈时,俩人都认为,只靠稿费生活,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
刘绍棠说,如果有3万元的存款当后盾,心就能踏实下来,一心一意搞创作了,不然总有后顾之忧。
结果被某记者听到了,他曲解成文,在《中国青年报》(1957年8月27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刘绍棠扬言要为三万元而奋斗》。
当时正值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此文一出,刘绍棠自然在劫难逃。
本来刘绍棠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已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定于1957年国庆节出版,印数10万册。此书如果出版,可得稿费35000元。
但因划为右派,所有出版合同都戛然而止。
可即便如此,刘绍棠原有的存款,也让他安全渡过了21年(1957-1979)的右派生涯。
被打成右派后,出版社将《金色的运河》手稿退回。
担心这部小说给家人带来灾难,刘绍棠将手稿装在一个木匣里,深埋在院中的枣树下。
1979年他平反回城后,多家出版社争相要求出版《金色的运河》。
刘绍棠借来铁锹,将枣树下的那个木匣挖出来。
20多年了,木匣连同书稿都已腐烂如泥,一个字都看不清了。
后来,那位记者给刘绍棠写信承认错误,刘绍棠选择原谅。
【后记】#历史天窗##历史真相官##历史#
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于宣武医院,年仅61岁。
第二年,他的骨灰悄然安葬在他生前挚爱着的故乡——京郊通州区北运河畔。
参考资料:刘绍棠《我是刘绍棠》
本文北京地区文学考研学校(北京大学现代文学考研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西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